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40年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化学工程科,后几经合并、院系调整,2016年,化学学院和化工与环境学院合并成立化学与化工学院。2017年,生物化工学科并入化学与化工学院。
学院下设2个系,按学科方向设置11个研究所,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、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、5个本科专业,建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、1个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1个国家“111”学科创新引智基地、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。
现学院拥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,其中,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QS国际排名位列101-150名,US news世界排名第48位,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位列A-,学科水平长期稳居国内前十;化学学科在国际评价系统(ESI)近11万个学术机构中位列第118位(0.67‰),QS国际排名位列151-200名,国内排名第12名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余人;专任教师151人,教授(研究员)52人,博士生导师81人;双聘院士1人,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,国家级青年人才17人,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,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。
学院现有化学、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、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,设有化学、应用化学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制药工程、能源化学工程五个本科专业。其中,化学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制药工程、能源化学工程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应用化学为工信部重点专业、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,化学专业入选强基计划。应用化学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,物理化学、化学工程与技术为工信部重点学科。
学院现拥有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医药分子科学与制剂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、光电转换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、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、基础化学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特种纳米分子科学与技术国家“111”学科创新引智基地、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研究创新平台,为创新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近年来,学院立足瞄准国际学科前沿,面向国家与国防重大需求,强化理工结合的特色学科方向建设,主要涉及无机合成与先进材料、纳米材料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、有机分子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、波谱色谱分析与化学生物传感、理论与计算化学、表界面化学与催化、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、化学工程、应用化学、新药创制与绿色合成、生物化工等学科方向。这些学科方向不仅涵盖了现代化学与化工的各主要领域,而且也包括了21世纪面向材料、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中的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而产生的最新生长点。其中,在多金属氧簇化学、纳米材料化学、含能分子的设计与制备、理论化学、光谱学、锂离子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、板式脱硝催化剂制备及产业化推广、吸热型高能量密度燃料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并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。近五年,学院承担了基础产品创新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省部级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、重大仪器专项及省部级项目、企事业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300余项,累计到??蒲芯殉?亿元。近五年,学院累计发表包括Science(2022年,2篇)、Nature Mater.、J. Am. Chem. Soc.、Angew. Chem. Int. Ed.、Adv. Mater.等顶尖化学/材料类SCI期刊论文1500余篇;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;近五年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、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、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。